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何以故者,問我人四相即是非相,何故稱為第一希有耶?離一切諸相兩句,釋明其故也。諸相
即是我人眾壽。相不止一,故曰諸也。而又曰一切者,因不但由身見而起我人等四相已也。前
云:若取法相,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可見凡有所取,便成四相,故曰一切也。若
約四句說之,或執有,或執無,或執亦有無,或執非有無。執則便有能執所執,能所便是對待
,對待便成彼我之相;執既不一,便成眾生相;執情不斷,便成壽者相。故曰一切諸相也。實
相之性,本是相不相俱離。故若能離一切諸相,便證法身,故曰則名諸佛。
諸佛有二義:
(一)十方三世諸佛也;
(二)初住以上,極果以前,名分證覺,亦名分證佛,以能分證法身故。
初住至究竟覺共四十二位,故名諸佛。約初義言,意謂十方三世諸佛,皆因離一切諸相而得佛
名。此人已絕四句,徹三空,是離一切諸相矣。雖未遽至究竟佛位,而成菩薩無疑。故但曰第
一希有,不曰最上第一希有。
約次義言,自分證位初住菩薩以上,以至究竟覺,皆須離一切諸相以證法身。此人能離一切諸
相,是已證得法身矣。雖未知其所證深淺,至少亦是初住菩薩而為分證佛。亦即是信心清淨則
生實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故曰則為第一希有也。
此中所說我相即是非相云云,便是空有不二,性相圓融。亦即是上來世尊所說諸義之總匯。何
以故?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正與生信文中所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遙遙相應。
故足證此人能離一切諸相,已見得如來性體,豈非第一希有?長老所陳見地,確與世尊心心相
印,此之謂深解義趣。故下文世尊即印定之。
前云:此約當來勸三科,與上約現前勸兩科,其義互相發明者。試觀前文但說一信字,此中則
云信解受持。正以發明前雖但說信,已攝有解與受持意在,因信是道源功德之母故。說一信字
,便貫到底也。此中言無一切相,又是發明前文信心清淨之所以然也。而相即非相,二邊不著
,空有圓融,正是實相之真詮。此中言則為第一希有,則名諸佛,亦即前文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之意也。此中言離,上則言非,正相呼應。以相不相俱非,故應離也。前云生實相,又云如來
說名實相,此中則云則名諸佛,意亦一貫。蓋現一分如來實相,為分證佛。圓滿顯現,為究竟
佛。而前後皆曰名者,又明所謂實相也,諸佛也,皆是假名,即皆不可執。故應一切非,一切
離耳。由是觀之,前後只是一義。故說前文時,應攝後義說之。說後文時,亦應攝前義說之。
而一約現前言,一約當來言,互相彰顯,此又說法之善巧處。如斯體例,經中常常遇之。
摘自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