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願身心康樂
<藥師經>云:「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
,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
;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一願包括病苦的人得到醫藥,無親無家的人得到親家,貧窮的人得到衣食豐
足,多病的人得到身心安樂。到最後是成就無上佛果。
這裡的眾病,是指瘟疫、風濕、寒熱等症。佛經說人身多病,由於業障招感。
所謂「一大不調,百病叢生,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叢生」。四大就是地、水、
火、風。地堅性、水濕性、火暖性、風動性。如依我們的身體來講:牙齒、肋
骨等痛是地大不調,傷風風濕等痛是水大不調,頭痛發燒是火大不調,氣喘、
氣結是風大不調。
佛說人的身體,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組成,以地、水、火、風四大為
元素。所以一大不調,即生百病,因五蘊中每蘊都有四大元素,五四如廿。每
個蘊都有廿病,五蘊的四大不調一共就有百病。一大不調有百病,則四大不調
,豈非共有四百病嗎?再加上根本的四大四病,就成為四百四病了。
人生在世,貧富智愚,皆有前因後果,並非無因的偶然性而來,亦非什麼神靈
操縱,創造你的命運。須知人生一切利鈍得失,生命好壞,皆由自己過去所積
的善惡業因而來的。所以一個人善因薄弱,福德未積,就要得到貧窮孤零的苦
報。藥師發此願力,就為救濟這些貧窮孤苦之人,只要他們聞到佛名,自己虔
誠向善,佛力慈悲助成,病苦得除,身心健樂,並非神奇。這種靈感,重在信
念,如許多人誠念觀音聖號,不治的癌症,忽然脫體,這有很多事實,一點也
無虛假。
十年前我在香港,有皈依信徒姓梁的,她的大姐教書的,是一個基督教徒,生
了乳癌,在瑪麗醫院割治,再發未癒,轉入養和醫院經年,醫生說是時間問題
,沒有希望。而此梁姓信徒因為和她有骨肉感情,不因信教不同,堅持自己的
信仰,每晚替她拜大悲懺,祈求治病。
一晚她的大姐夢見一個全身白衣的女士來看她,不久病癒出院。她的姐妹一致
認為是奇蹟,醫生不治之症,菩薩可以治癒。可惜的是她們姐妹多人多皈依,
而她因在教會學校教書的關係,依舊做她的基督徒,過著教會學校教書的生活
,未能深明佛法,知恩報恩,這是她自己的業障未清,緣機未到,菩薩當然也
不會怪她的。
在四五年前,檳城還有一件事實,證明菩薩救病的靈感。檳城有位社會聞人葉
國禎(心恆)校長,誰也知道,所有去台方升讀大專學校的學生,都是由他辦理手
續保薦的。他有個結拜兄弟沈高標(心睿),是檳城兒童書局經理,與他情誼甚篤
。一日,沈忽抱病危急,葉感於情誼,頗為憂心,靜靜為之默禱,如得其兄無事
,以後決歸我佛,為一虔誠信徒。默禱不久,矇矓之中,忽見白衣大土影現示意
,一驚而醒,知是靈感,次日沈病果然不藥而癒。後來兩人先後奉佛,皈信崇敬。
這兩件事都是當事人親告於我的事實,使人不能不信,佛法可以治癒不治之病。
但信仰三寶,為佛弟子第一信條,此種靈感事蹟,佛教來中國二千年來,經書記
載確鑿,不知有過多少!我們不應到今日見到事實,才建立信仰。
上願與此願,都是民生生計問題,重視民生疾苦之救濟,但民生疾苦來自社會之
不安寧,人民生活之困頓。如果根據藥師法門與願力,以慈悲仁義提倡道德文化
,修明政治,平衡分配經濟,擴展社會慈濟事業,使貧病者有救護,失業者有依
靠,無衣食而得衣食,無工作者而有工作,則人民生活有賴,社會秩序安寧,竊
盜不起,飛仔從良。什麼顛覆不良份子都可以絕跡,現在的人間,就不難變為淨
土了。
竺摩法師講述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