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
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若菩薩有我
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佛告訴須菩提
!你為開悟以後的善男子、善女人請問,現在要修行,心裡頭還有妄念,怎麼降伏呢?有妄念
真心不能安住,怎樣安住呢?
佛告訴他沒有兩個樣子,依悟起修,你上卷不是開悟了嗎?依你所悟的理來修行,用功只有一
個方法,還是要離相,還是要無住。上卷是叫你離境界相,不要住境界相;現在告訴你要離內
心的相,要安住你的內心,方法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先總說,應當生無所住心,跟著你悟的
理去修行用功。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是梵語涅槃的翻譯,滅是滅除煩惱,度是度脫生死,你把眾生
的煩惱滅盡,生死度脫,叫他證到無餘涅槃,這樣才算度了眾生。你還是照前面所悟的理去修
,還是要去度眾生,把眾生度到無餘涅槃。
「滅度一切眾生已」,度盡了一切眾生。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這句跟前面第三分差不多,但第三分「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是
遠離境界相,眾生是我們所度的,所度的眾生是心外的境界,眾生相沒有自性,本來是空的,
你執著眾生相作什麼呢?這裡是空內心的相,你把外面眾生的相空掉,內心裡還有一個念頭,
我把眾生度盡了。「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而沒有一個眾生實在為我所滅度,我並沒有度
眾生,是把內心的相遣除掉。
「何以故?」佛再加以解釋,「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跟前面
第三分的經文相同,但含義不同。前面是你要是住一個所度的眾生相,那是人相。有人相,對
著就有能度的我相,能所差別是眾生相,再執著不捨是壽者相,前面是注重在遣除眾生相。這
裡要遣除內心的心相,你把外面的眾生相遣除了,內裡面還有能度的心:「這個眾生我把他度
盡了!」我把他度盡了,不是我相嗎?我相一起,四個相都生出來,這樣跟凡夫有什麼不同,
你怎麼夠格當菩薩呢?所以你不是菩薩,變成凡夫了。
「所以者何?」佛再徵問再解釋,為什麼你動我等四相,就不叫菩薩呢?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因為實在一切法是空的,哪有一個能度的
我、所度的人呢?不但我相、人相都空,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是空的。
摘自 金剛經講記 道源長老 講述 (於志蓮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