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正宗分第四大科:「決定降住成證分」,從第二十五分到第二十七分,都是講降心離相的道理
,連佛的相都要決定離開。
從第二十八起講住心無住的道理,一切相都不要住,一切相總結起來,不出正報與依報,這一
段經文先講正報無住。
釋迦佛的應化身,是凡夫二乘人都可以看得見的正報。報身佛,是菩薩可以看見的正報。由應
身、報身而會歸到法身,法身是無相的,這一段的總義就在這裡,先消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假若著相的人說:「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這是指行、住
、坐、臥四大威儀,若來、若去,是行。住,是站著,這裡沒有說住。坐,是打坐。第一分說
如來托鉢化飯,有來有去,回來洗足已,敷座而坐,但是臥,《金剛經》序分沒有說,釋迦如
來睡覺也有臥的威儀,就是右脅而臥,弟子們都看見如來有四大威儀。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我常常跟你們開示:走路有走路的威儀,站著有站著的威儀,坐下有
坐下的威儀,臥下有臥下的威儀。你要是照著我說的四大威儀,住了相,說佛有行住坐臥四個
相,你就沒有解悟我所說的義理。
「何以故?」這個人親眼看見我有來、有去、有坐、有臥,並沒有說錯,為何說他沒有解悟我
所說的道理呢?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下面依著《參考資料》解釋: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明應化身如來也。亦即近明前文(第二十六分)不可以色相見佛之義。遠明(第一分)世
尊托鉢化飯,由祇園來,向舍衛去,來無來相,去無去相之義也。所謂不起道場而去鹿苑也
。進而明之,即從兜率天來,亦未嘗來。向雙林去,亦未嘗去也。而見世尊有來有去者,正
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然月未嘗運,而岸未嘗移,蓋隨其機見耳。又如月之印水,水清則
月來,水濁則月去,天上之月,實未嘗來去也。是故若欲見佛,但淨七其心,所謂眾生心水
淨,如來影現中也。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最淺的解釋,「如來者」,好像來了,實際沒
有來,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所以名叫如來。再依《參考資料》解釋,「此明應化身如來也」
,因為著相的都是凡夫、二乘,凡夫著一切相,二乘著法相,執著如來有來去坐臥之相,所以
這裡是指應化身如來。
「亦即近明前文(第二十六分)不可以色相見佛之義。」就是前面第二十六分經文:「若以色
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何以色見佛就行邪道?這就是說明不可以
色相見佛的道理。
「遠
明(第一分)世尊托鉢化飯,由祇園來,向舍衛去,來無來相,去無去相之義也。」遠的是說
明第一分,你看見世尊托鉢化飯,有來有去,實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應化身是由報身來的
,報身是證得法身起的,法身是無相的,應化身、報身都是由法身起的妙用。佛為度九法界眾
生,現報身、應化身,也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
「所謂不起道場而去鹿苑也。」這叫雙垂兩相,世尊成了佛,如證而說,只有地上菩薩聽得懂
。所謂有眼不見舍那身,有耳不聞圓頓教。說《華嚴經》的是盧舍那佛,二乘人有眼睛看不見
盧舍那佛,《華嚴經》是圓頓大教,二乘人聽不懂。二乘人看見釋迦佛成佛,二十一天在菩提
樹下打坐,想著怎樣度眾生,哪個有緣先得度,與五比丘最有緣,就到鹿野苑來了,實際那二
十一天釋迦佛在說《華嚴經》,他在道場裡並沒有動。
開經的時候,講世尊五時說法,說《華嚴經》最初三七日。有一位聽眾寫信問我:「《華嚴經》
是一部大經,二十一天怎能說完呢?」要知道,五時說法的偈頌,是天台宗智者大師作的,智
者大師的智慧高深,有東方小釋迦之譽,東方就是指中國,稱讚他是中國的釋迦佛,他研究釋
迦佛說法四十九年的歷史,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開始說小乘法。說阿含經之前,只有二十一
天的時間沒有說法,就推測在說《華嚴經》,釋迦世尊涅槃以後,《華嚴經》並沒有流通,因
為大海龍王把《華嚴經》藏到龍宮裡。到佛涅槃六百多年,龍樹菩薩有神通,他到龍宮裡看到
《華嚴經》有三種,第一種、第二種經文太多,不是我們南瞻部洲的凡夫可以接受。第三種有
十萬偈,龍樹菩薩是地上菩薩,有大智慧,他過目不忘,把十萬偈頌都背起來,出了龍宮就用
梵文寫出來,人間才有《華嚴經》。中國《華嚴經》才翻譯四萬五千偈,部頭就很大,有人懷
疑二十一天的時間很短,《華嚴經》這麼多經文,怎麼說得完?因為《華嚴經》是報身佛說給
地上菩薩、法身大士聽的,說法、聽法的人,都不可思議!他能把短時間拉長,也能把長時間
縮短,叫不可思議的法會,你只要相信就對了。
我們拿《地藏經》作例證,《地藏經》是在忉利天講的,在結夏安居世尊生了天,到解夏的時
候,他從天宮下來,講的時間是人間的三個月。可是你要曉得,天上的時間和我們人間的時間
不同,四天王天一晝夜,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忉利天一晝夜,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人間的三個
月,在天上是剎那之際,就說了一部《地藏經》。這就是時間沒有定相,我們不要以為二十一
天時間短,懷疑《華嚴經》怎麼說得完?釋迦如來成佛說《華嚴經》,沒起道場,同時就到鹿
野苑,由菩提道場到鹿野苑是空間,有來有去,空間也沒有定相,叫來無來相,去無去相。
「進而明之」,再進一步研究,「即從兜率天來,亦未嘗來。向雙林去,亦未嘗去也。」釋迦
世尊現八相成道,第一個相從兜率天下來,實際他沒有來。最後第八個涅槃相,到雙林底下入
涅槃,也沒有去相。
「而見世尊有來有去者,正如雲駛月運、舟行岸移,然月未嘗運,而岸未嘗移,蓋隨其機見耳
。」說個比喻,等於雲駛月運,人平常看見月亮由東方往西走,今天晚上有一塊薄薄雲彩,在
月亮下面往西飛得很快,怎麼看見月亮往東走呢?實際是一種錯覺,月亮並沒有往東運。舟行
岸移,比如大家搭船要到外國,親戚朋友都來岸上送行,船上的人跟送行的人話別,船開了看
見岸往後退,實際岸沒有往後退,是船前行了。
「又如月之印水,水清則月來,水濁則月去,天上之月,實未嘗來去也。」又譬如天上的月亮
印到水裡,水清,看見月亮來;水濁,看不見月亮。實際天上的月亮並沒有動,沒有來,也沒
有去。
「是故若欲見佛,但淨其心,所謂眾生心水淨,如來影現中也。」我們為何沒有見到佛呢?你
要想見佛,先淨你的心,你的心水清淨,佛就來了。你的心水渾濁,看不見月亮,不能怪月亮
沒有來。你的心水清淨,如來的影子就現出來,就見佛了。
第二十九分這一段文是住心無住,一切法無住,連佛的相、佛的法也不可住。應化身佛,你看
見有來有去,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報身佛,前面講過,不可以色身見,不可以諸相見,報身
佛的相,也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由應化身佛來去坐臥之相,會歸到法身無相上,你的心就
安住了。
所以佛加以解釋:「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你要離相,把佛相
離得乾乾淨淨,會歸到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沒有彼處,沒有此處
。有彼處,有此處,才有從此處來,到彼處去。法身遍一切處,沒有二個處,他來無來,去無
去。你就知道會歸到一切相,皆是虛妄,你能見到「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見到法身如來
了。
摘自 金剛經講記 道源長老 講述 (於志蓮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