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

 

流通本,甚多上有須菩提言句,古本無之。

 

答甚多者,約微塵之虛相言。且表示其已能了解世界之非實有也。一世界,不過多微塵耳,豈

實有世界耶!更表示其復能了解微塵亦非實有。

 

何以故下,釋明此意。意謂世尊先說世界碎為微塵。乃探驗見地時,則云微塵眾。特特加一眾

字。眾者,集合之義也。然則微塵亦為集合之幻相也,明矣。則與世界之為集合而成之幻相何

異?可知其亦非實有矣。故曰: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也。由此可見甚多之答

,正所以顯其為集合之幻相耳。故曰:答甚多者,約虛相言也。

 

須知界碎為塵,其數之多,誰不能知,何必問哉。足見問意著重在眾字。而此意恰為長老窺破

,是之謂心心相印。所以為般若會上當機人,所以能代教菩薩。

 

古德勘驗學人,往往故設疑陣,亦是此意。微塵何以為集合之相耶?所謂一微塵可析之為七極

微塵。一極微塵可析之為七隣虛塵。虛者,空也。隣虛,猶今語之等於零也。所以微塵是集合

之幻相,并非實有。長老何不徑舉此義說之,而必在眾字上顯其非實者,何故?此有深意二:

 

(一)因佛既如是說,故依之以明義。依佛語以明義者,所以教導讀經聞法者,凡佛所說,字

字皆具精義。應當諦聽,不可忽略一字也。

 

(二)佛時外道,每將世間事物層層分析,分析至於不可分而猶執為實有。正如今之化學家然

。分析世界各物,為若干種原質。初不可分者,久久又復可分。分析之功,久而益精,至如所

謂原子電子,然依然執為實有也。二乘則不然,知微塵可析為隣虛,便知一切皆空。然而必待

分析,方信為空,不及大乘之能作體空觀也。今長老欲明微塵非實,不引隣虛之說,而約佛說

之眾字顯義者,既以明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執實,佛道所以迥異乎外道。且觀理便

知,何待分析,大乘所以迥異乎二乘也。所以者何下,正明此義。

 

摘自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遺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演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